荐读 | 张辉教授团队“批评认知语言学”系列研究成果
欢迎关注我们,一站式获取海量语言学资源
本文来源:语言服务公众号
星标应用语言学研习,更新不迷路⭐
/
学 苑
/
批评认知语言学
2007年左右,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辉教授发现,批评话语研究的理论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批评理论,另一个则是采用某一语言学理论对话语进行解构,批评话语研究历史地选择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张辉教授认为,实际上我们可以运用社会认知与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话语进行更加彻底的解构,探讨话语背后隐藏的立场与观点,构建话语、认知与社会之间的连接关系。
近几年,张辉教授提出了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架构,试图构建其理论框架,拓展其应用研究。张辉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一方面尝试构建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提出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社会化,再情景化,构建批评认知语言学三角论证的理论框架;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将认知转喻、趋近化、框架语义、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等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实证研究,拓展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 ///
张辉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熟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汉语惯用语结构的认知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项目“神经词汇学研究”。出版《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认知转喻》《认知语义学研究》和《熟语表征和加工的神经认知研究》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Lingua,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Second Language Research,《外语教学与研究》和《外国语》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的研究。
下面是张辉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发表的一些研究成果,限于篇幅,只展示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张辉教授”获取全文。
No.1
新冠疫情新闻叙事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纪晓丽 江苏科技大学
本文刊于《当代修辞学》2021年第4期
提要:本文以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为基础,讨论中美新闻叙事的心理空间内嵌和整合的具体方法,对新闻叙事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通过比较中美新闻叙事,我们发现:1)中文新闻叙事的叙事空间采用过去时,在场景空间结束时,记者转换为现在时,将读者拉回基点空间,拉开读者和新冠的距离,让读者感到安全;英文新闻叙事的叙事空间主要采用现在时,以医生的线人视角空间结束,缩短基点空间和叙事空间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2)记者在中文新闻叙事中使用自由直接引用和大量的认知感知动词,使记者、叙事者和线人的视角发生融合,从而让读者成为“间接目击者”,对医生救助过程中面对的危险和不顾感染的勇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新闻叙事中,记者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实现心理空间的内嵌和整合,在保持新闻叙事戏剧性和真实性的平衡下,达到自己的报道目的。
关键词:心理空间 概念整合 新闻叙事 批评认知语言学
No.2
批评认知语言学: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再论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建构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年第3期
摘要: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正在浮现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新的分析视角:语言理解与接受的视角。大多数的批评话语研究,包括批评认知语言学,都是基于语言产出视角的,侧重探讨说写者如何建构话语以及产生的认知和修辞效应,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话语消费者的反应,因此语言理解与接受的分析视角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本文指出我们需要识别在语言理解和接受中的心理表征与复杂认知过程,具体做到“三个识别”: 认知定位(cognitive orientation)、认知深度(cognitive depth)和认知构造(cognitive constructiveness)。同时我们阐释被诱出的语料,具体来讲,就是阐释听读者对说写者的可信度,文本的逻辑性以及听读者在话语理解中唤起的情感。这一分析视角可以为今后的批评认知语言学提供一个可供选择的研究路径。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语言理解;语言接受;心理表征;认知过程
No.3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与研究方法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艳敏 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本文刊于《现代外语》2020年第5期
提要:近年来,批评话语研究与认知语言学呈现融合态势,两个领域的交叉研究悄然兴起,形成了批评认知语言学,并在国际学术界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反观国内,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此,本文从理论源流、认知基础、研究方法及研究展望等方面对批评认知语言学进行介绍和评价,以期推动国内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源流;认知基础;研究方法
No.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析——2018“疫苗事件”中外媒体报道的个案研究
张艳敏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摘要:本文尝试完善趋近化理论的定量分析方法,并检验趋近化理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话语的阐释力。通过介绍研究方法与工具,并分析中外主流媒体关于“2018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报道语料,剖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话语中不同的话语生产者在同一事件上采用的差异化趋近策略和合法化表征方式及其动因。定量定性分析表明,中外媒体在空间趋近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话语空间内部实体(IDC)与话语空间外部实体(ODC)的阵营划分上。时间趋近策略方面,二者的选择存在一致关系,均注重过去到现在和将来到现在的概念转换。另外,二者识解的IDC/ODC价值观在生产标准与质量、安全与信任等方面存在差异。研究结果支持趋近化理论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话语具有阐释力。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趋近化理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共话语;疫苗
No.5
框架语义视角下中美贸易战话语的历时比较分析
颜 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国语文》2020年第1期
摘要:本文在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视角下对中美贸易战话语进行了历时比较和批评认知分析。2019年6月底至8月底短短两个月内,中美贸易战形势发生了激烈变化,我们将此阶段中方关于中美贸易战的话语建立语料库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事件变化时期特征,将6月底至7月底话语语料库计为语料库1,而将8月份话语计为语料库2。我们用AntConc 3.4.3分别检索话语关键词“trade”的主要搭配词,以Shröter & Storjohann( 2015) 所修正的事件框架语义范畴作为模板标准,探究中美贸易战话语在不同局势变化下对贸易事件框架话语构建的策略差异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动机。
关键词:框架语义;中美贸易战;语料库;话语关键词;搭配词
No.6
批评认知语言学: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杨艳琴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语教学》2019年第3期
摘要:本文通过详细介绍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目标、理论和应用以及方法论对该学科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做了系统呈现。文章从隐喻、图式图像、话语世界以及认知视角等角度把批评认知语言学分成了四类,并对各类研究尤其是最近发展的后两类研究的理论和应用做了具体描述。文中详述了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和心理实验方法与批评话语分析的结合研究,指出多方法的结合对批评认知语言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批评隐喻分析;话语世界;话语空间,趋近化;三角测量
No.7
政治冲突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基于叙利亚战争话语的个案研究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颜 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语与外语教学》2019年第4期
摘要:本文旨在以叙利亚战争话语为个案,对政治冲突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我们在语料库、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结合话语空间理论与趋近化理论探讨叙利亚战争话语在空间、时间与价值轴上话语空间的构建与“指称中心”的转换。对美、叙、中三方话语共时比较分析发现:(1)美叙两方都使用大量的空间趋近策略辅之以较为充分的价值趋近策略,构建了外围实体向其趋近,产生威胁的话语空间。(2)美叙中三方在时间趋近策略中都主要采用过去到现在的概念转移,突出战争产生影响的历史性、紧迫性、急速性。(3)“指称中心”的转换导致“指称中心”内外的话语实体分布及相互关系产生了颠覆性变化。美方着力加强自身军事行为合法性而叙方着力取消对方行为合法性。由此可见,政治冲突话语中,处于不同指称中心的说话人为实现不同政治目标选择相应的语言操纵策略并隐含不同的立场和观点。
关键词:批评认知语言学;话语空间;趋近化;政治话语;叙利亚战争
No.8
基于中美贸易战话语的批评认知语言学研究——趋近化理论的视角
颜 冰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语研究》2018年第6期
摘要:本文基于中方、美方、英方关于中美贸易战话语的小型语料库,对其在空间、时间与价值轴上的趋近化语言策略进行批评性分析。本文发现:中方使用更多空间趋近策略,取缔了对方行为合法性;而美方使用更多价值趋近策略,努力增强自身合法性。时间轴上,中方更多采用将来到现在的概念转移,预示美方行为对未来的深远影响;而美方更多采用过去到现在的概念转移,臆造中方过去的入侵行为。英方在立场上并非完全中立,与中方的心理距离更近。
关键词:趋近化理论;中美贸易战;空间趋近;时间趋近;价值趋近
No.9
战略情报话语的批评认知分析——认知语法的视角
张 辉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罗一丽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语研究》2017年第6期
摘要: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框架对战略情报话语进行批评认知分析,是运用认知语法对这一语类进行批评认知分析的首次尝试。本文主要运用认知语法中的行为链分析情报话语的小句组织方式以及使用情境植入分析情报话语中情报分析者/写作者对所描述事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认识判断,并认为通过话语分析得出的信息具有一定情报价值。本文最后指出,语言学理论,尤其是认知语言学,可以成为情报分析方法中有效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认知语法;批评认知语言学;战略情报;话语分析;行为链;情境植入
No.10
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转喻视角研究
张 辉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科研部
张天伟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本文刊于《外国语文》2012年第3期
提要:本文探讨从认知转喻视角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具体途径。通过分析与概念转喻相关的 侧重和背景操作、转喻操作和隐转喻模式操作的认知识解模式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应用,笔者认为批评转喻分析方 法是鉴别和分析语篇中意识形态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批评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转喻;隐喻;侧重;背景
No.11
试论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融合
张 辉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江 龙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本文刊于《外语学刊》2008年第5期
提要:本文论述认知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之间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指出二者之间在方法论和研究内容上具有不同的侧重, 因此互补性较强。本文最后论述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进行融合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批评话语分析;隐喻;心理空间;概念整合
长按此二维码跳转至语言服务公众号后台
在对话框回复“张辉教授”
可获取以上11篇论文的全文
本文为张辉教授授权语言服务公众号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
12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欢迎后台留言
转载编辑:应用语言学研习
微信公众平台审核: 梁国杰
文献延伸阅读(研习人指引)
本平台友情整理相关文献索引链接,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按需选购。
精选推荐
精选 |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13种)一览:回顾经典 分析热点
扫码关注↑↑↑ 即可获取最新入群二维码!
目前已有 3.32 万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学
研习者关注本公众号
欢迎加入交流群,分享学习,共同进步!
亲爱的研习人,
一起来点赞、在看、分享三连吧!